打通制造业金融服务堵点 增加中长期资金供给
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制造业成绩单继续“亮眼”——今年前两个月,打通点增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制造资金其中制造业增长7.3%,业金高技术制造业、融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4%和9.6%。加中然而,长期制造业金融服务依然存在“堵点”。打通点增例如,制造资金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业金企业知识产权“用不上”、融服中小企业股权过早稀释甚至融资难等问题仍是加中企业融资的“老大难”。 为此,长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通点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制造资金在资金、业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中长期资金是制造业企业的“甘霖”。记者在多地调研时发现,出于降低信用风险考虑,银行更愿意给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如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可是,短期贷款难以匹配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周期和回款周期,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它们的投研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强烈渴求中长期资金。一直以来,“短贷长用”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抬升了企业的“转贷”“倒贷”成本,还加剧了企业的预期不稳定。 “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已高度重视制造业中长期资金供给,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1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将近30%,科研技术贷款增长28.9%。”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 接下来,中长期资金的供给力度还要加强。记者获悉,2022年,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考核约束,2022年推动大型国有银行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向制造业倾斜,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此前广东省已下发通知,督促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投放。其中,“三个提高”值得关注:提高制造业贷款占比,提高先进制造业贷款在制造业贷款中的占比,提高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在制造业贷款中的占比。 “2022年,浙江省力争实现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超2000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从贷款结构上看,将重点保障以下三个方向。一是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制造业创新主体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贷保障,三是提升制造业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 但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在稳定信贷增量的同时,对于压降部分不可“一刀切”,要让差异化信贷政策精准落地。如果企业处在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行业中,银行要判断该企业是否具有先进设备,产品是否有市场、有竞争力,是否暂时遇到困难但前景良好,切忌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莫让知识产权成摆设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解决自立自强的关键核心问题,除了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的供给保障,还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为了破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监管部门正在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高技术”特征,抵押物、质押物不足,通常难以达到银行的传统信贷服务门槛。怎么办?创新、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让企业的“知识产权”变成“信用资产”。 从多地已披露的数据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成效显著,不少省份的贷款增速高企,且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可根据记者调查,基层感受与统计数据之间却存在“温差”。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企业至今没有因专利获得过银行贷款,银行放贷只看一样,即企业的现金流能否覆盖每月还款额。“我的这笔贷款,最后有没有因为我专利多而被银行算入了它们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目,我不得而知。”北京某制造业科技公司负责人说。 多家银行的业务人员也表示,统计和上报数据时,银行确实存在“新瓶装旧酒”的应景行为,更多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考核要求,在放贷的实际操作中,银行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授信。 如果单单将板子打在银行身上,这也有失公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之所以“难产”,主要是缺乏完整的配套生态环境,这其中涉及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质押登记、处置流转等诸多环节,需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财政部门、司法部门等多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非银行一家之力可以解决。 “建议从三方面入手,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真正落地生效。”某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部负责人说,一是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的处置流转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交易的活跃度,一旦企业无法还款,便于银行开展处置工作;二是免除银行一线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三是丰富风险补偿渠道,用好贴息贴费政策。 重视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还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对制造业的基础性作用。“制造业行业领域里有千军万马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大企业、中企业和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制造业生态。我们要在维护和培育生态上下功夫,特别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肖亚庆说。 为了更加精准、有效地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已做出安排,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支持国家科技研究,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首先,从间接融资角度看,银行要创新服务机制和产品设计。“中国已设立专门机制,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门规划,全行组建了11家总行级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100家特色支行。”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说,同时,推出企业专属服务方案,如“专精特新贷”专项融资方案,希望能够全方位对接“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需求。截至2021年底,工行“专精特新”企业授信客户已超1.5万户,融资余额超1000亿元,增速超18%。 其次,股权融资不能“拖后腿”。银行信贷资金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有两方面益处,一是资金价格相对较低,二是避免了企业过早稀释股权。但随着企业逐步成长,股权融资需求会大幅上升,这时相关服务必须得跟上。“工行将积极推进投贷联动,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陈四清说。所谓“投贷联动”,是指商业银行加大与创投机构、私募机构合作,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并举,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业内人士建议,接下来,应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部署,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广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经济日报记者 郭子源) 来源: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对冲基金近期大举回补空头,但仍不愿做多贵金属!
- 制裁之下另寻出路!俄央行:拟明年底前推出可用于国际支付的数字卢布
- 连续两天一字跌停,子公司拒绝配合审计,科华生物或被*ST
- 易纲: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价格和稳就业
- “活”用专项资金开封加速推进“保交楼”
- 最高法:超过95.7%的案件当场立案,“立案难”问题已成历史
- 文在寅离任前与金正恩交换信件:“愿为朝韩和平继续作贡献”
- 俄国家航天公司将提供利用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替代GPS系统的技术方案
- 信达啃硬骨头:左手许家印,右手郭英成
- 易纲:人民银行始终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市场利率保持在合理区间
- 新兴市场“债台高筑”,全球央行紧缩或加剧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
- 快讯:电力板块异动拉升 闽东电力、银星能源、明星电力涨停
- 大和:重申中通快递-SW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285港元
- 视频丨证监会副主席回应中概股下跌:中美双方团队每周都开会,相信不确定性很快就会消除
- 三台恒驰5现身广州恒大中心 许家印携管理团队体验
- 国家外汇管理局:3月银行结售汇顺差1699亿元
- 巴基斯坦洪灾导致粮食价格暴涨
- 非洲多国疫情趋稳 保持警惕呼声不绝
- 俞敏洪: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时 只有读书才能让心情平静下来
- 瑞信:予友邦保险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102港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