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加速卖房、暂缓拿地,正荣地产以时间换空间!

加速卖房、暂缓拿地,正荣地产以时间换空间

时间:2025-07-07 13:52:35 来源:枉费心机网 作者:焦点 阅读:282次

3月31日,加速间正荣地产(06158.HK)公布2021年度业绩。卖房

年报数据显示,暂缓正荣2021年,拿地正荣地产仍维持稳定的地产基本面。期内,时间正荣总资产同比增长15%至253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70亿元,换空同比微增;净利润12亿元,加速间核心利润22.8亿元。卖房同时,暂缓正荣预收款大幅增长50%至910亿元,拿地能确保未来1-2年的地产结转收入。

3月31日下午的时间业绩会上,正荣地产董事局主席黄仙枝表示:“2021年,换空对正荣地产乃至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加速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正荣地产面临多重压力:融资遇阻、利润下降……但我相信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

聚焦有序生产经营

过去一年,正荣地产累计完成合约销售1456亿元,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公司土储82%位于一二线核心城市,为正荣创造高达90%的销售金额。报告期内,正荣地产合约销售均价为16545元/㎡,较2020年的12295元/㎡,增长34.6%。

据正荣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裁李洋透露,过去一年里,公司通过减少渠道的依赖,降低营销费用,并对营销人员构成以“现金流”为导向的系统性的考核及激励机制,销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正荣可售货值约1300亿元,大部分都在省会及强二线城市。相信随着利率下行、房贷审批放松、政策见底,主流的购房需求将会慢慢释放。政策传导到项目的时间有滞后性,我们预计销售可能在5、6月份之后逐步站稳。”李洋表示。

在土地储备方面,去年正荣补充430万平方米土储,确保后续可售资源的充足。截至2021年底,正荣总土储规模提升到2595万平方米,对应的货值约为4300亿元。

盘活资金,以时间换空间

针对市场普遍关心的债务及资产处置情况,管理层人士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已经成立攻坚小组,加快销售进度,优化库存结构,确保项目开发建设。首要任务为稳定经营,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黄仙枝还指出,2022年,正荣将聚焦有序生产经营和回款两大工作,以“保交付、保供货,保品质、促销售、促回款”为五大核心目标。

李洋在业绩会上介绍,目前正荣绝大部分(85%)的项目都已经处于正常开工的状态,整体运营情况稳定。“对个别项遇到特殊原因,我们会主动采取灵活措施,在不影响供货和交付的前提下,采取分期施工、分期竣工、缓建等灵活措施。”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为最大程度保存现金,正荣地产已暂缓了今年的新增拿地,控制规模。同时,正荣地产也将从内部管理、资产盘活等方面,进一步加快回笼资金。

据管理层人士透露,今年,正荣将梳理20-30个合作项目,与合作方洽谈股权转移;积极出售12个自持投资性物业,净值超40亿元。在待售项目的清单中,正荣地产持有投资性物业12个,分布在南京、福州、上海、西安等城市,以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办公楼为主,总建筑面积接近80万平方米。

据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陈伟健测算,这些投资性物业的公允价值接近100亿元,扣除贷款后的净值约40多亿元。“如果这些项目和资产顺利出售,公司可以提早回笼规模可观的资金。不过项目转让与出售,都需要交易与税审的诸多流程,到资金实际可用,还需要一段等待时间。”

在陈伟健看来,正荣在项目层面沉淀的资金还是很大的。一方面,公司通过稳定项目生产,争取尽快释放受限资金预计政策的落地需要时间,政策最终传导到大部分项目也需要时间,而购房者信心重塑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正荣需要用时间换空间。

另一方面,在以现金流为导向的策略下,正荣会继续加快销售、降本增效、资金回笼,同时协商债务合理展期,有信心在明年3月前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偿还新的票据。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河南安阳火灾致38人遇难:涉事企业近期在加工棉衣棉裤
  • 美联储如预期放缓加息步伐 新兴市场股市大反弹箭在弦上
  • 美银证券:予中金公司买入评级 中信证券目标价22.3港元
  • 沪深北交易所就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 国常会吹风“降准”,央行本周会行动吗?
  • 英国央行暗示激进的加息周期接近尾声
  • 年内首次集体提价,今年造纸行业会回暖吗?
  • 全面注册制来了,应该炒点啥?券商划重点
推荐内容
  • 氢能“独角兽”国鸿氢能拟赴港上市:两年半亏超10亿,值得投资吗?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打造新能源汽车王牌
  • 第八批国采,这27个品种竞争或最激烈(附涉及企业名单)
  • 腾讯、比亚迪投资人提前埋伏,三登春晚舞台的优必选冲击IPO,三年巨亏24亿
  • 抵沪不满5天者,24日起这些场所不能进!多地最新通告
  • 红杉中国合伙人张涵:融资讲究方法,更需要“创业成功”的长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