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6 02:27:38 来源:枉费心机网 作者:百科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正加速推进。出盒近日,银行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对外公示重庆新一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参监成关今年3月以来,管沙截至3月22日共有三地公布新一批创新应用,盒测分别为北京、试达上海和重庆。键风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出盒又称“监管沙盒”,银行旨在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参监成关科技公司,管沙在依法合规、盒测风险可控的试达前提下,探索运用新兴技术驱动金融创新,键风赋能金融提质增效,出盒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超150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对外公示,其中银行参与的应用超140个,银行参与度高达9成以上。在上述三地最新一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名单中,银行参与度更是达到了100%。
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是金融科技发展带给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共同的命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沙盒是适应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创新,本身包含了容错试错机制在里面,是金融科技大发展背景下提升监管灵活性,寻求对金融科技产品或业务实施数字化监管的一种探索。随着监管沙盒机制的日渐成熟,与金融科技创新的契合度会更高,将对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用
3月23日,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时对监管沙盒着墨较多。
会议指出,2021年全面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现人民银行创新监管工具与香港金管局监管沙盒联网对接。2022年将深化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强化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数字渠道管理,研究建立智能算法信息披露、风险评估等规则机制,持续提升监管统一性、专业性和穿透性。
近日,重庆公布的最新一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名称为“基于量子安全技术的移动普惠信贷服务”,申请机构为。
对于项目的申请,重庆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行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及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旨在探索最新的技术和业务融合发展,对重庆银行金融安全工具箱的前瞻性布局和探索式应用。目前该项目处于方案的论证和落地实施阶段。”
3月11日,上海公示了第四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分别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贸易跨境支付服务、基于支付标记化的企业移动支付服务、基于隐私计算的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预警服务。涉及上海分行、、上海瑞华银行等机构。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分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贸易跨境支付服务’项目综合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跨境公服以及数字贸易企业之间搭建联盟链,将数字贸易企业的合同信息、支付信息等上链存证,实现数字贸易企业身份识别、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反洗钱风险监控等环节的线上化,为数字贸易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
创新应用项目的设计研发并非易事。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确保线下与上链的信息保持一致,我们从系统和人工两方面引入保障机制:一是利用智能合约,在合同备案审核、购汇交易环节第一时间将合同币种金额、审批交易时间等信息的哈希值上链存证;二是在实际数字贸易合同上链环节,增加人工复核机制,由审核人员验证线下合同数据以及上链的结构化数据;三是建立事中事后的审查机制,定期核查数字贸易交易的执行情况,对比链上链下信息的一致性,防范数据错漏、人为干预等风险。此外,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多轮全面的功能、性能、安全测试降低技术实施风险,保证区块链各节点数据同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该项目经过3个月的设计研发,目前正在试点运行阶段,后续我行会根据项目运营情况进行迭代优化。”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此外,3月4日,北京也公示了第四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名单,推出的“基于‘碳账本’的个人金融服务”入选。
建设银行方面表示,该行通过个人“碳账本”建设运营,有效识别个人在金融和非金融场景中的低碳行为进行碳减排测算,通过采用信用卡提额及分期优惠、积分商城权益兑换等激励方式,引导个人用户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推动个人消费端节能减排。
在杨海平看来:“银行积极参与监管沙盒,可以对其创新产品的技术可行性、运营的安全性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估,更重要的是可以就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或业务与监管部门实现沟通。”
风险控制是“出盒”及项目可持续的关键
随着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项目申请的不断扩容,项目落地越发值得期待。
上述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如果项目能够全面推广,将使我们的线上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经过多年线上化业务发展,工行企业网银跨境业务功能应用日益成熟,相关产品也日益全面。一方面在货物贸易项下已与上海单一窗口对接了单一窗口付汇业务功能,通过电子报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货物贸易线上付汇便利化。另一方面我行与数字贸易平台的对接,则实现了服务贸易项下合同备案到跨境购付汇的全流程线上化办理,将单证审核电子化、便利化拓展应用到服务贸易领域。”
谈及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研发最大的难点和挑战,重庆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认为:“在于新技术的应用,比如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方面。在创新应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的指导,建立了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等机制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据悉,目前已经陆续有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完成测试的公告,即“出盒”。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风险控制是首要考量因素。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目的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科技在金融中的应用,提升金融业务效率,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所提的创新监管方法的具体体现。”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
“从近年来北京及几个区域的试点项目看,主要是通过科技手段赋能,推动了金融服务‘三农’、‘双碳’、供应链金融等实体经济的效率。”于百程表示,“这些领域要么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难点,要么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体现了金融科技在赋能金融业务上的价值。”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认为:“项目的风险是否可控是首要关注点,特别是在隐私保护、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程度等方面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控制机制。”
除此之外,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项目“出盒”还要考虑几点因素:“一是预期效果,申请主体需要对项目的预期效果、预期规模进行评估,‘出盒’时应当基于此进行关注。二是消费者保护,金融科技项目的创新,最终是要被推向市场,给需求端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广泛使用的,因此项目需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出盒”并不意味着产品或业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杨海平表示:“商业银行对于‘出盒’投产产品,要根据金融科技产品的属性,做好持续的管理工作。持续关注出盒投产产品的运行情况,关注其技术表现和市场反应,特别是消费者投诉相关信息,关注相关监管规则的变动。开展阶段性的评估,以决定其继续运营、修改完善或者下架。”
“银行既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监测机制以关注持续效果,也需要完善相关的自律投诉等渠道方式来加强与市场客户之间的沟通。”苏筱芮认为。(贝果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