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动力刘百奇:现在星多箭少,怎么看中国商业航天与马斯克差距
原标题:星河动力刘百奇:现在星多箭少,星河星多怎么看中国商业航天与马斯克差距 澎湃新闻记者 张静 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的动力距离在拉大还是缩小?民营企业造火箭是种什么体验?固体火箭能不能挣钱?中国何时能拥有自己的可回收火箭? 3月22日,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百奇在一场直播中提到,刘百今年计划完成5-6次固体运载火箭商业发射,奇现固体火箭好比出租车,箭少液体火箭就像大巴车,看中谷神星一号火箭是国商出租车,“我们就是业航要把出租车的价格做到和大巴车一样,持续研发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天马”“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计划2023年实现入轨首飞,斯克争取在2025年-2026年左右实现入轨回收。差距 刘百奇表示,星河星多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之间,动力从技术角度来说距离拉大了,刘百但世界的奇现进步是螺旋式的进步,不必为当下差距拉大而感到悲观。“在低轨卫星发射这方面,我们的差距未来两三年会逐步缩小。我们追求的是把这些低轨星座从地面运到太空,每公斤卫星的发射成本以及发射成功率。”刘百奇表示,在商业高性价比方面,未来几年中国商业航天会迎头缩短差距。 造火箭是“万人一杆枪” 2020年11月7日,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一颗天启11星送入预定轨道。去年12月7日12时12分,星河动力在酒泉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5颗商业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固体火箭研发是不是很简单?”刘百奇谈起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时的经历,当时国内一位著名火箭专家告诉他,从统计结果来看,全世界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的很少。 比如在谷神星一号首飞之前,2020年9月,美国群星公司(Astra)首次入轨发射尝试失败,3.1版火箭(Rocket 3.1)的制导系统导致运载火箭偏离计划弹道,发射后不久发动机就关闭了,后来又连续失败两次,直到第4次挑战才获得成功。 “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因为它小、成本低,它就简单。”刘百奇表示,不管火箭是大是小,这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造火箭都是“万人一杆枪”,从设计、生产、制造到装配、测试、发射都需要抓。“打个比方,10000个人去参加考试,所有人都得了100分,这枚火箭才能够实现圆满成功。” “单单是火箭设计这部分工作,涉及到的火箭细分专业可能需要三十几个专业。要想设计一发火箭,每一个专业可能至少需要一个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任级设计师,再加几名技术骨干,这样可能就需要一个接近百人的专业队伍了。” 而打成一枚火箭也意味着一家企业具备了研制运载火箭的总体能力,具备了把控火箭所有风险最终实现目标的能力。“具备这样能力的国家,全世界只有11个,现在维持稳定能力的也就7个左右。” 商业航天方面,刘百奇介绍,在SpaceX之前,美国最早成立的商业火箭公司是1980年创立的太空服务公司,“一直干到1994年,整整苦熬了14年,最终火箭没有入轨,公司倒闭了。” “我们可能过于纠结是固体还是液体火箭,是煤油还是甲烷火箭。但想要做成一枚火箭,这件事情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人少、钱少,时间又很短,这都是很大的挑战。”刘百奇表示,当我们在谈论火箭难易时,还是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今年计划发射5-6次 2002年,在洛杉矶郊区埃尔塞贡多格兰大道东1310号,马斯克租了一间旧仓库用于开展太空事业,毫不起眼的SpaceX成立了。 如今这家明星企业在卫星发射、载人航天、星舰研发、卫星互联网等多方发力,但2002年-2008年之间,它也经历了3次火箭发射失败。 “SpaceX发展到今天,它对标谁?当时在它前面的大神是美国航天局,是中国航天,是俄罗斯航天局。它没有去对标这些,它是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产品的定位,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刘百奇认为,发展中国自己的商业运载火箭,第一步一定是分析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火箭,第二是一定要立足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核心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分系统零部件,才能形成满足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运载火箭产品,这样的产品才有希望实现企业商业闭环。 刘百奇表示,今年星河动力计划完成5-6次固体运载火箭商业发射,从谷神星一号遥三火箭开始就启动了批量生产。固体火箭好比出租车,液体火箭就像大巴车,谷神星一号火箭是出租车,“我们就是要把出租车的价格做到和大巴车一样,持续研发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在中大型商业运载火箭方面,星河动力航天于2018年末启动“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运载火箭的立项研制。该型火箭低轨运载能力不小于5吨,拓展捆绑构型低轨运力可达14吨,设计重复使用次数50次。刘百奇表示,计划2023年实现入轨首飞,争取在2025年-2026年左右实现入轨回收。 “我们要清楚一个事实,中国目前所有的民营航天公司都要做可回收火箭,没有任何一家火箭公司说我们就做一次性火箭。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只有美国的群星公司(Astra)是明确表示做小火箭不回收。” 但现实是,全世界真正实现入轨回收只有一家公司,那就是马斯克的SpaceX,目前猎鹰9号火箭已经实现一箭12飞。刘百奇表示,团队正在进行垂直回收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包括制导控制技术、着陆缓冲技术,今年上半年将开展面向回收过程中制导控制技术的飞行验证。 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的距离在拉大还是缩小 中国商业航天自2014年兴起,彼时商业火箭、商业卫星等企业陆续成立,北京亦庄甚至成了著名的“火箭一条街”,成立于2018年2月的星河动力经常被问到起步是否晚了。 刘百奇表示,从当时的时点看,外部觉得确实起步晚了。“那个时候第一批成立的火箭公司可能已经融了四五个亿,他们的团队已经达到上百人,火箭产品已经快研制出来,准备发射了。” “但是从现在来看,星河动力是第一家实现了连续发射成功,今年计划完成6次商业发射,所以也可以说我们率先走向了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又不是特别晚。” 刘百奇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初期都会有一批人共同努力探索。在市场需求、技术路线等不太明朗的情况下,这些探索使得后发企业更聚焦自己的业务和产品,“最早期成立的这些企业,我内心一直对他们非常敬重。” 谈到商业航天,离不开马斯克。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相比,距离在拉大还是缩小? 刘百奇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拉大了,但世界的进步是螺旋式的进步,不必为当下差距拉大而感到悲观。 从商业应用层面来看,SpaceX星舰的开发主要用于火星移民,“在低轨卫星发射这方面,我们的差距未来两三年会逐步缩小。我们追求的是把这些低轨星座从地面运到太空,每公斤卫星的发射成本以及发射成功率。”刘百奇表示,在商业高性价比方面,未来几年中国商业航天会迎头缩短差距。 星河动力苍穹-50液氧/煤油发动机 “不是要批判大家学习马斯克,而是如果我们认为第一性原理是正确的,就不能去照搬照抄马斯克。因为两个国家社会环境不同,发展时间阶段不同,技术基础也不一样。” 刘百奇表示,当前火箭行业面临的是星多箭少甚至有星无箭的局面,火箭发射成本高,星座构建成本也高。“如何降低火箭发射成本、提高火箭产能和发射频次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不是我们必须把马斯克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三部门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确保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英媒:发达经济体“稳增长时代”已终结
- 重磅,深圳拟推新政:非商品性质房地产,可补地价入市交易
- 蚂蚁消金拟增资105亿元,杭金数科持股10%为第二大股东
- 银保监会:亚洲各国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
- 欧洲金融中心地位不保?英国股市的总市值被这一国家超越
- 科创50ETF上周份额创历史新高,逾3亿元主力资金布局这些品种!
- 回马枪?多次出售旗下光伏资产,这家公司如今又要10亿投建光伏发电项目
- 如何借道增强策略ETF获取超额收益?
- 中港照相发盈喜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100万至1300万港元
- 付万军已赴任农业银行, 四大行3位行长有望来自光大银行
- 石家庄市委书记张超超赴河北师范大学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 我在非洲开工厂,快乐得不想回来了
- 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
- 创下17年来最大涨幅!人民币汇率为何大涨?
- 北京朝阳合生汇:11月15日起,进入商场需持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 银行板块涨1.51% 中信银行涨3.71%居首
- 泡泡玛特遭上百人投诉!蹲点开抢却突然涨价10元?
- 建龙微纳:公司制氧分子筛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速可能存在放缓风险
- 游戏撑起80%业绩,搜狐第三季度净亏损1700万美元
- 搜索
-
- 友情链接